次元梦工场

标题: 演员创作角色 [打印本页]

作者: 新一    时间: 2014-6-9 02:16
标题: 演员创作角色
   演员创作角色是电影演员根据电影剧本提供的人物,运用表演艺术塑造出银幕上的直观的、活生生的角色形象的创作过程。演员以自身的肌体和情感为创作材料去创作角色,他自己即是创作者主体又是用以进行创作的工具材料和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三者融为一体统一于演员自身,即‘三位一体’。
      如:以绘画作比喻,演员即是画家又是画布(或画纸)、颜料和画笔,同时还是作品。
      演员要象音乐家掌握乐器那样去磨炼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言语以及各种技能,并要掌握一整体表达内心世界及情感的内部心理技巧。当然也包括演员自身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积累,以及各方面的修养等。
      演员与角色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职业身份、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精神气质、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都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这就构成了‘演员与角色的矛盾’。演员创作角色即不能脱离开自身,又不能偏离剧本所刻划的人物去展现自己;因而演员需要克服与角色的矛盾,从自我出发,将自己化身为角色,体现出性格化的形象,求得矛盾的统一。自我与矛盾的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出典型、真实的人物形象。
      演员创作角色时还要具有‘双重自我’,必须过好‘双重生活’;一方面作为演员过着创作者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作为角色过着形象的生活,演员表演时,第二自我(角色的我-形象)在哭、在笑、在愤怒、在欢乐,同时第一自我(演员的我-创作者)又要监督这种哭和笑,控制表演,或者说第一自我(演员的我)构思、设计,然后由第二自我(角色的我)体现出来。演员如果缺乏自我控制,以致激动时哭得忘了台词,忘了接戏,甚至愤怒起来真的去伤害对手,那么表演将告终止,表演艺术也随之消失。所以表演的分寸、表演的魅力、表演的艺术就产生于这种‘双重生活’、‘双重自我’的微妙的平衡之中。
      表演创作又是虚构的假定性与体现真实性的矛盾统一。演员在摄影机前表演,从剧本的规定情境、人物关系、发生的事件到拍摄现场的条件环境,一切都是假想的,但都要象真的一样对待。要对所扮演的角色和剧中虚构的事件产生真挚的信念,在假定的条件下达到表演的真实、有机、自然。演员只有把握住演员与角色的辩证关系、假定性与真实性的辩证关系这两个表演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地进入角色创作。
      创作角色一要理解角色,二要体现角色。理解角色是体现角色的前提,体现角色是理解角色的结果。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理解角色的直接依据是剧本,演员在深入分析和理解剧本的基础上去把握角色的基调及性格的多侧面,探索角色的潜在动机,感受角色最细致的情绪变化,掌握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了解隐藏在台词间、字面下的思想内涵,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活人的内心世界。体现角色需要把握表演的内外技术,做到体验和体现的统一。
      在生活里,人的形体活动总是同一定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相联系的。而表演是通过动作来展示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样要‘动于中、而形于外。’演员应深入角色的内心生活,真切感受他所表演的情绪,激起和角色同样的真实感情和充实的内心体验,而角色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必须提炼,选择精确的外部动作去体现。另外言语动作的处理和表现力也是揭示角色内心世界、突出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演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表演技巧,更要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广博的社会知识和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在银幕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一定的艺术成果。电影是综合艺术,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凝聚着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的智慧和心血。
      塑造的角色是否性格化直接影响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即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独具的个性色彩。性格是人的较稳定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演员进行角色的性格化创作,在深入理解剧本提供的足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深度和性格特色的剧作基础上,探索人物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感,即把握住角色的性格基调,又要注意到性格的复杂多面色彩,从而找到人物特有的眼神、姿态、步伐、语气、语调,以致梳妆打扮等,塑造出一个具体的活人,使观众看到和听到角色如何在行动、说话、感觉。性格化首先的是掌握角色的内在性格气质,同时要善于抓住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部典型动作予以突出。
演员表演角色时的双重生活:
      演员要化身为角色,进入角色规定情境,过着角色的精神生活,同时又是作为角色的创造者,必须时刻监督着自己的表演,驾驶表演角色的整个进程,使之沿着正确的目标行进。这就形成了演员表演角色时的双重生活。演员表演角色时所具有的一种独特心理状态。
      意大利著名演员托马斯.萨尔维尼说:“在我表演的时候,我过着双重生活,我哭着、我笑着,同时我又在分析着自己的眼泪和自己的笑声,使它们能够更强烈的影响着那些我要打动的人的心。”
      在表演的术语中演员把‘创造者的我’称“第一自我”,所演‘角色的我’称“第二自我”。演员表演中的双重生活就是:演员要使自己化身为角色,按照角色的性格、意愿、情感去行动,体验和体现“第二自我”的精神生活;又时刻保持着“第一自我”进行艺术创造的心理状态。两个“自我”是不可分割的,并存于演员一身。
a、第一自我:演员表演角色时,作为创造者和监督者的演员本人。
b、第二自我:演员表演时所化身的角色。
最高任务:最高任务是创造意向的真正目标。
      剧作家把一生都在探究生活,把一生探究生活的理想贯穿到他的作品中,从而形成了作品的最高任务。作品要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理想、痛苦和喜悦,这就是作品闻世的最高任务。
      每个演员都应揣摩出隐藏在剧本深处的最高任务,并在自己心灵中找出对它的反映,从而形成自己的最高任务。同一角色的最高任务在不同的扮演者心中有不同的反映和体验,从而具有每个演员自己的特色。演员需要的是能激起整个天性、激起创造想象和自我感觉诸元素、激起演员本人的心理生活动力(智慧、意志、情感)的最高任务,而不需要纯理性的最高任务。
贯穿动作:演员(角色)心理生活动力奔向演出最高任务的积极的、内在的意向;是对最高任务的执行。它把演员表演中一切零散的元素串联起来奔向最高任务。能使演员利用有魔力的假使,活动于规定的情境之中,吸引天性本身及其下意识去从事创作,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它与最高任务在‘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每一个剧本中,通常与贯穿动作向前发展的同时,一种和贯穿动作相对抗的朝着相反方向发展的反贯穿动作。贯穿动作与反贯穿动作的对抗,形成了一系列与此相适应的任务和解决这些任务的方法,激起活动和动作。演员把握住贯穿动作和反贯穿动作,才能奔向最高任务,揭示出剧本的主题思想,给观众以艺术感染




欢迎光临 次元梦工场 (http://www.marwe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